卫生部举办免疫规划工作媒体通气会(答问实录)-0008全讯注册
2011年4月25日-30日是第26个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首次启动的预防接种周,近日卫生部召开媒体通气会,卫生部疾控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介绍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1、问: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要举办预防接种周活动?
答:预防接种周起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美洲区在2000年提出消除麻疹的目标,但没有如期实现,2002年在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又出现了麻疹的暴发,疫情比较严重。此次疫情对消除麻疹提出很大的挑战,也使各国卫生人员反思如何能够真正加强常规免疫个人和医疗接种工作跨地区的协作。于是各国卫生部长共同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通过短时间内高层次的活动促进免疫工作。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提出,针对常规免疫规划工作疫苗接种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全球倡议活动,通过一周时间的高强度宣传,提高免疫活动公平性和和可获得性,强化本地区常规医疗接种的实施。同时,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集中的活动,使疫苗接种、免疫预防这项工作始终在政府高层的优先议事日程上。预防接种周每年有一个主题和主要活动,并不断规范,建立了预防接种周评估方法,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为整个地区未来的发展目标制定新的策略。
疫苗针对的疾病都一般传染性很强,容易造成国家之间传播,因此跨地区合作非常必要。预防接种周使美洲区开展了跨国家的协作活动,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预防接种周逐渐完善和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促进疫苗接种的活动,通过医生带着疫苗逐门拜访适龄儿童或者深入边远的山村、农村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市场、厂矿设置临时接种点,提高了薄弱人群对疫苗的可及性。各地卫生组织还利用预防接种周的机会培训卫生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卫生人员,有效提升了常规的工作质量。
预防接种周还增进了多部门的协作和合作,政府、媒体、民间组织团结合作以及跨国协作的工作概念不断得到加强和认可。许多政府高层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也参与到其中。
预防接种周为免疫规划工作提供非常重要的机会,恢复和加强社会对疫苗接种的关注,提高预防接种的公平性,使各个阶层或者不同人群都能够得到平等的接种机会。同时结合其他相关的活动综合性开展,使一次启动活动发挥最大的公共卫生效益。
2、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哪些区域开展了预防接种周动?今年的活动和主题分别是什么?
2003年美洲区开始启动的这项活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全球各大地区都陆续跟进这样的活动。欧洲区从2005年采取这样的活动,取得了关键成果,国家领导人启动地区级活动,各国卫生部长以及形象大使等高层次的政治层面参与,使活动能够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地区级的协调合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较好地增加了目标人群的免疫接种率。
非洲区今年开始全球预防接种周的活动,时间定在4月25日到5月1日。个别国家时间上稍微有所出入。非洲区46个国家中有35个已经参与这样的活动,今年提出的口号是:预防接种在社区,使社区保持健康。主题是:母亲和儿童优先,立即接种疫苗阻断脊髓灰质炎,把脊灰疫苗接种放在最迫切的位置。
美洲区活动定在4月23日到30日,44个国家和地区全部参与这项活动,今年的主题是:预防接种你的家庭,保护你的社区。
东地中海地区2010年开始参加预防接种周活动,今年时间定在4月24日到30日,除了利比亚属于战争状态,其他所有国家都参与。主题是:免疫预防需要0008全讯注册的合作伙伴,疫苗接种工作并非卫生一家能够完成。
欧洲区今年活动时间是4月23日到30日,53个成员国中有50个参加今年的活动。今年的主题是:针对一般威胁,共享800cc全讯白菜的解决方案。着眼于亚地区级合作的需要,预防和控制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暴发。
3、西太区为什么要参加世界卫生组织预防接种周动?什么时间在哪里启动这项活动?
答: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每天有许多婴儿出生,每一个都需要预防疾病。有些疾病都是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如果治疗将花费大量的资源,对社会和家庭成本很大,但接种一针疫苗就可以避免严重疾病的发生,防止儿童不必要的死亡。地区、国家和社区组织以及卫生机构参与这项活动,对当地儿童得到疫苗接种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免疫预防周活动可以促进卫生服务提供者服务的能力,同时加强卫生工作者和家长或监护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家长或监护人增长疫苗接种的知识,消除对疫苗的误解。从公共卫生角度考虑,预防接种周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太区今年活动时间是4月25日到4月30日,和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今年的4月25日在西太区总部马尼拉将举行地区启动活动。因为是第一年,地区并没有制定统一的主题,也是为了便于各个国家保持自己的灵活性和不同特点。到目前为止,西太区37个国家和地区中,包括中国共有31个已经确认参加这项活动。
4、中国在避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方面有哪些法律规?
答:最近几年,中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社会对此也非常关注。在重大预防接种活动当中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最近几年中国相关法规和技术方案不断完善。2005年以来相机出台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法规和技术方案,这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5、请介绍一下中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的情况。
答: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下,中国从2005年开始建设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报告率和报告质量逐步提高,对调查处理相关突发事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0年疾控部门和药监部门还实现了信息共享,目前我们正在对系统进行不断的改造,除了报告、统计分析以及相关资料下载外,还正在完善其中的预警功能。
2010年该系统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监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评估,8项大的指标通过率为100%,25项亚指标通过率为96%。
6、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和调查诊断和鉴定是如何开展的?
关于报告。在中国,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接种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和公众都可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首先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在线系统上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反应机构登陆这个系统实时监测,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严重情况,除了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外,还要迅速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关于调查诊断。疾控机构成立诊断专家组,特别严重的由市级以上诊断专家诊断,其他由县级调查诊断专家组。县级调查诊断的程序首先要核实情况,然后组织调查。要收集两方面资料,一是临床资料,二是预防接种相关资料,如疫苗进货渠道、疫苗购销记录、疫苗运输条件等。专家组根据资料进行诊断,分析是否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要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原因进行分类,是真正的不良反应,还是疫苗质量引起的,还是接种事故引起的,还是和疫苗无关耦合症和心因性反应。如果发现疫苗有质量问题,要请药监部门进行相关的调查核实。
关于鉴定。如果对调查诊断结论不服,可以提交医学会申请鉴定。首先提交市级医学会进行认定,如果对结论仍然不服,可申请省级医学会进行再鉴定,中华医学会成立了异常反应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可以派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省医学会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的鉴定结论。
7、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进行处置?
对真正有异常反应造成严重残疾甚至死亡,要有一次性补偿,第一类疫苗由省级人民政府在预防经费中安排。第二类由企业负担。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如果属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接种事故,分别由《药品管理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8、疫苗要坚持接种吗?停止接种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疫苗有很好的控制传染病的作用,但是也会带来个别的不良反应,加之由于坚持开展疫苗接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这些因素往往使公众不重视甚至反对接种疫苗,导致一些传染病死灰复燃。例如,英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接种百日咳疫苗,到70年代百日咳发病率降到极低的水平,但由于百日咳疫苗出现某些反应,媒体大肆报道,导致接种率最低降到30%,结果导致百日咳病例上升。在70年代后期,英国社会认识到接种不能停止,接种率上升到90%以上,英国基本上就没有百日咳病例了,这是给我们的一个教训。
另一个是尼日利亚的脊灰例子。2003年有人宣称口服导致儿童成年后不育,尼日利亚北部两个州为此拒绝接种疫苗,结果当年脊灰在尼日利亚大暴发,导致成千上万儿童瘫痪,疾病还传播到周边其他国家。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
9、中国免疫规划工作近年开展情况如何?
答: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工作,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预防接种活动。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参加预防接种活动时指出,儿童免疫工作非常重要,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按时接种疫苗,这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近年有几件具有中国预防接种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一是2000年中国消灭了脊髓灰质炎。二是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预防接种。三是2005年出台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法制进一步健全。四是2007年中国将甲肝、流脑等15种传染病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五是2009年为15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乙肝疫苗。六是2010年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七是开展了疫苗监管评估。其中受益面最广泛的是2007年中央政府将甲肝、流脑等主要是儿童使用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提供,从地方财政改由中央财政出资,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
2004年国家出资1个亿为西部地区疫苗接种提供补助,2008年达到29亿,2009年将近50亿。现在基本上每年有20亿左右用于疫苗注射器采购和监测经费。
基础性工作也有所突破,发布了专门的工作规范,开展了新生入学查验接种证,并规范了疫苗运输和管理。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预防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了90%,冷链也比十年前有了较大改观。同时预防接种门诊也加强了建设,提供了非常舒服和安全的场所,有利于儿童预防接种的开展。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2010年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乙脑、甲肝和麻腮风疫苗的接种,所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乙脑疫苗接种了65万,甲肝疫苗接种80万。同时,在新疆、贵州都开展了多次的甲肝和乙脑疫苗的接种,使中国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中国的预防接种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也提供了很多帮助,还有一些面向中国的西部省份国际项目。
具体的工作方面,中国目前始终维持无脊灰的状态,即便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塔吉克斯坦等邻国暴发大规模的脊灰疫情,中国也没有受到脊灰的侵害。
麻疹是非常难以控制的疾病,在西部发病率非常高,总有暴发后强化,强化后再暴发,暴发后再强化这样一个周期。2010年中国启动消除麻疹免疫接种活动,共有1亿多儿童接种麻疹疫苗。2010年报告麻疹病例38448例,比2009年下降27%,而且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经过十来年的工作,乙肝疫苗接种率从很低的水平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在出生24小时及时接种率增长幅度非常快。目前5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降到0.96%,全人群从9.75%降到7.18%,减少8千万儿童感染,表面抗原携带率减少1900万人,这不仅是中国预防接种的成果,是中国公共卫生的成果,也是世界公共卫生的成果。
2007年以后,国家将乙脑和流脑加入中国儿童免疫规划,从本世纪初开始,通过使用国产疫苗,中国甲肝发病率水平大幅度下降,流脑、乙脑发病水平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中国现在的流脑发病水平比美洲和欧洲还要低,去年只有316例,确确实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甲流防控也是近几年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成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成功研发疫苗,并确定了最佳剂量为15ug/0.5ml1剂,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国际认可。
10、下一步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虽然中国在免疫接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即便达到90%的接种率,仍然有将近一百万的儿童没有及时接种到疫苗,这也是我们面临比较困难的问题,同时麻疹在一些地方的局部暴发反映出接种率在局部地区仍然不高,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地区以及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中国仍是世界上没有免疫人口最多的十个国家之一,警钟还要长鸣。
下一步,免疫规划工作重点是加强管理。由于免疫规划工作涉及到每个家庭、儿童,作为政府来说,强化管理义不容辞的。
在常规免疫方面,一个方面是要规范接种单位疫苗和冷链管理,另一方面就是加强信息化,实现对疫苗注射情况和不良反应的跟踪。
疾病防控方面,脊髓灰质炎仍然是首要工作,主要是通过组织模拟演练强化忧患意识,防止野病毒的输入。麻疹在一些地方仍有小规模的流行,特别是西部。由于麻疹疫情较难控制,通过强化免疫实现消除麻疹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社会各界长期广泛地支持和配合。另外,要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同时有关专家正在探讨少数省份年轻成人是否需要接种。目前看疫苗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是投入产出最高的一项工作。
中国正在抓紧研发手足口病疫苗,以更好地控制手足口病,特别是因为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积极地参与新的结核疫苗的研发。同时,对于发达国家开始采用的水痘、hib、ipv、肺炎、轮状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疫苗,中国正在认真论证如何引入和研发,这也是未来若干年要做的事情。
11、5月份即将开展的免疫规划工作检查主要检查哪些内容?在什么范围内检查?
答:2007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局部的工作检查是经常有的,但目前还没有全国性新纳入疫苗的接种率数字。今年卫生部发文布置了检查,要求5、6月份各省自查,7、8月份国家抽查,是近年少有的大规模检查。这次检查是为了了解我国的接种的情况,包括接种率的情况,还要检查免疫接种管理情况,了解疫苗流通领域、接种环节存在什么问题,包括规范二类疫苗接种等等。
12、目前一些地方还有麻疹疫情的小规模流行,对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有哪些挑战?下一步会做哪些工作?
麻疹疫情的小规模流行大部分在西部省份,东部省份也有,包括山东、江苏、浙江都有小规模的暴发。中国幅员辽阔,即便是发达地区也有薄弱区域,同时东部省份除了本地人口,还有流动人口。北京也一直有麻疹病例发生。特别是去年京津冀地区发生规模比较大。今年虽然下降幅度较大,仍然还有病例。南美地区工作经验是,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每4、5年开展一次强化免疫。中国虽然经过了去年大规模全国性强化免疫,局部地区应对暴发的预防接种或应急接种还是要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