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防治小知识-0008全讯注册
2024年1月28日是第71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7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云、贵、川、粤、桂等省份。目前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2012年《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提出通过对公众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麻风病的认知,消除恐惧和歧视,归纳整理了麻风防治核心知识,共7条。
1.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2.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
3.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低。
4.麻风病早期症状是浅色或红色皮肤斑片,常伴感觉丧失。
5.怀疑麻风病,应当尽早到定点诊疗机构就诊。
6.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发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
7.国家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报病有奖。
组稿:徐荣艳
审核:孙传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