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出现细胞学形态变化最早的就是血液系统。骨髓、淋巴结、脾脏等造血器官的辐射敏感性最高,电离辐射主要是破坏或抑制造血细胞的增殖能力,引起全血细胞包括血小板质和量的变化,免疫机能低下,加之小血管壁的放射损伤所以损伤,可致广泛出血感染,常引起致命后果。因此放射损伤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造血器官的机能状态,取决于造血器官损伤的严重程度。
1、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淋巴细胞>幼红细胞>幼单核细胞>幼粒细胞>巨核细胞>各系成熟细胞>网状细胞和脂肪细胞。因此,照射后首先出现白细胞(淋巴细胞更明显)和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因寿命长慢慢减少逐渐发生贫血。
2、慢性小剂量长期照射血液系统变化的特点:
a.初期,各血细胞比例不稳定,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数时高时低,白细胞可发生明显的变化。
b.抑制期,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但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c代偿期,造血机能暂时性代偿适应性反应,表现白细胞、血小板数量逐渐增多,粒细胞分类核左移,网织红细胞也增多,血细胞波动正常值低限。此期只有在机体反应性较好的情况下才出现。
d终前期(失代偿期),表现持续性血细胞减少,外周血中有幼稚血细胞的核固缩等退行性改变,也可出现巨红细胞、早幼、中幼粒细胞等。若出现持久性巨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数进行性减少,血小板消失,以及外周血中长期出现幼稚阶段的造血细胞时,则表示预后不良。